儿子没能力,婚姻中管不住媳妇?公婆只有两条路可选

儿子在婚姻中显得“管不住”媳妇?我这个当婆婆的,慢慢琢磨出两条路

看着儿子成了家,家里事好像都由媳妇做主,我们这辈人心里难免会想:这孩子是不是太软了?是不是受委屈了?该不该帮一把?

我今年六十,平时帮忙带带孩子、做做饭,也常留意着小两口的生活。这些年下来,我渐渐明白:遇到儿子“好像管不住媳妇”这种情况,我们做公婆的,有两条路可以选——但怎么选、怎么做,要看情况,也得讲方法。

第一条:学会放手,但不完全撒手

那天,老伴戳戳我胳膊,压低声音说:“你看儿子,买包烟还得微信问媳妇儿,太憋屈了!咱得说说!”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儿子正对着手机敲字,眉头微皱,像小学生交作业似的。可我没接话——因为厨房里飘着红烧肉的香气,茶几上摆着洗好的水果,阳台上晾着孙子的小衣服,整整齐齐,全是儿媳的手笔

后来儿子和我散步时,自己提起来:“妈,家里水电煤气、孩子学费、您二老的体检,全是她张罗。她说‘钱要花在刀刃上’,我乐得轻松啊!”他笑得坦荡,我才恍然大悟:这不是谁压谁一头,而是齿轮咬合般的默契。一个愿操心,一个懂托付,日子反倒滑溜顺。

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放手,是信任,也是智慧。

第二条:需要时温和介入,讲方法、看时机

当然,不是所有情况都该沉默。如果真的涉及原则问题,我们不能装看不见,但方法要巧妙。

我们小区有位老邻居,见儿子在家里说不上话,心里一急,直接跑去训儿媳:“我儿子赚的钱,怎么花还要你批准?”就这一句话,小两口当晚大吵一架。儿媳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儿子被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眼圈泛红地说:“差点这个家就散了。”

所以说,话真的不能乱说,事更不能硬管——家事不是公事,情分比道理更难理清。

我还有个远房亲戚,家里儿子每个月工资,几乎都被媳妇转去补贴她弟弟。他自己一件T恤穿到领口发毛都舍不得换,看着都让人心疼。但老两口没发火,也没摆脸色,反倒是找了个周末,请小两口来家里吃饭。

饭桌上热气腾腾,阿姨一边夹菜一边像是随口说:“现在养个家真不容易,你们也要有点规划。孩子以后读书、换房子,哪一样不是大开销?”语气平常,就像聊家常。

等吃完饭,小两口走了,老两口才悄悄把儿子拉到一边,轻声说:“家里的事,终究得两个人有商有量。你也不能什么都闷在心里。”后来儿子学会了沟通,两人一起商量着订了计划,家庭矛盾也缓和了。

温和地介入,不是指挥他们怎么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沟通、解决问题。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用“我们”而不是“你”,话就容易听进去。

说到底,怎么选?看这三点

这么多年,我慢慢总结出三个判断的标准:

一是看儿子媳妇感情好不好。是整天吵吵闹闹,还是只不过分工不同、其实默契?

二是看问题有没有踩到底线。如果是生活小事,睁只眼闭只眼;如果涉及原则,不妨温和地提醒。

三是看自己是想帮忙还是帮倒忙。多想想:“我这么说、这么做,他们是更团结,还是更生气?”

最后说几句心里话

咱们这辈人,忙了大半辈子,不就盼着子女家庭和睦、生活顺心吗?有时候退一步、换种方式说话,反而大家都舒服。

你们家里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若觉得我这番话有点道理,麻烦点个赞,也可以转发给需要的人。

发布于:浙江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