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与“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正迎来以数字技术突破传统教学边界的新契机。在此背景下,体育所蕴含的拼搏精神、团队意识与家国情怀,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口头讲解或文字呈现,而是借助数字工具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内化的生动体验。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既是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体育思政育人瓶颈、推动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举措。走好数字赋能......

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创新创优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建设,既是贯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为深化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注入了新动力。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工智能能够以智能化手段精准识别学生需求、高效整合资源、创设沉浸体验、推动动态反馈,使价值引领更润物无声,育人过程更精准高效......

教育

师专三附小举办班主任成长沙龙活动

(记者 张晓敏 通讯员 陈 笛) 近日,师专三附小举办“共享‘心’经验 ‘慧’做班主任”成长沙龙活动,旨在通过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夯实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凝聚育人合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活动中,徐敏、赵浦锦师徒二人分享了带班心得。赵浦锦老师提出,班级管理应以“理”字为先——通过师生共同制定班规、传递积极期待,明确行为准则;同时推行岗位责任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事务,培养其责任意识与管理......

教育

把心血熬成光 | 一名普通教员的坚守

在国防科大气象海洋学院,有这么一名教员,多年来,他默默耕耘,用热爱点亮学员的求知路;他勇于担当,多次参加重大保障任务;他扎根国防,用青春诠释海天精神。他就是气象海洋学院教员卢晨晨。01深耕课堂:用热爱点亮求知路 今年9月10日是卢晨晨在教学岗位上度过的第17个教师节。这天,他的消......

教育

退休历史教师变身“打碟少女”:一场打破刻板标签的“夕阳狂欢”

退休前,她是讲台上语速飞快、带完最后一届初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师;退休后,她是节奏强劲的DJ台上掌控全场、笑容灿烂的“打碟少女”。这位被朋友昵称为“著名”的60后退休教师,用打碟机击碎了社会对教师群体乃至退休生活的固有想象,在节奏与旋律中,书写着不被定义的“后讲台人生”。 一、 “娓娓道来”非标配:教师形象本就多元 “大家可能普遍对老师的印象都是慢条斯理的,说话娓娓道来的,我不是!”这位历史老师直言不......

教育

十条“心”措施 护航成长时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公众关注,不同学段的孩子面临着各自的成长烦恼。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教育部日前发布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简称《十条措施》),涵盖减轻作业负担、保障充足睡眠、净化网络环境、健全部门协同防护机制等方面,共同为青少年织就一张心理健康防护网。 ......

教育

日丰“生态共建”教育公益模式落地,九年探索铸就可持续帮扶样本

企业的公益行动,是其价值底色与文化基因最真实的表达。尤其在汹涌的市场竞争浪潮中,日丰仍坚持大规模、长周期的公益投入,这背后所体现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坚守,便显得格外珍贵。纵观日丰九年的公益轨迹,可以清晰看到一条演进脉络:从2017年的初步探索,到2025年“生态共建”模式的全面落地,日丰始终秉持一贯的核心逻辑——以产品思维践行公益,正如打造“管用五十年”的管道一般,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具备韧性的帮扶体......

教育

江南大学:绘就铸魂育人新图景

近年来,江南大学实施“江南系列”七大文化建设工程,深耕“江南大讲堂”“艺术课堂”等文化品牌,打造江南文化书系、文化展馆群等全方位立体化文化育人载体,推进文化育人纵深发展。今年公布的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名单中,江南大学原创歌舞诗剧《食颂》成功入选。该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食脉为经,以几代江南食品人探索食品科学、培育时代新人为纬,勾勒出一幅食品人启梦、怀梦、追梦和圆梦的壮阔画卷。项目实施以......

教育

儿子微信记录出现内衣图,初二家长:我脑子都炸了!这该怎么办……

来源:钱江晚报 “看到儿子微信里那两张内衣商品图时,我感觉脑子都炸了。”近日,一位初二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帖,引发网友热议。 这位家长在帖子中说,自己无意间发现儿子收到女同学的微信,让他帮忙选哪一件内衣好看。 虽然儿子懵懂拒绝且事后也删除了微信好友,但这位家长却陷入了“是否告知班主任”和“要不要联系对方家长”的纠结。 网友们普遍认为,“不要反映到班主任处,以免事态扩大”—— ......

教育

00后团队与他们的“探伤专家”机器人

转自:中国青年报   “探伤专家”团队在进行试验。受访者供图 漆黑狭窄的输水廊道里,一台长着“六只脚”的智能检测机器人正灵巧地越过障碍,替工人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全方位“体检”。而设计它的,是一群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2019年夏天,还是河海大学本科生的吕辉在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中,目睹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