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的西甲联赛,皇家马德里一骑绝尘。
此前的七场比赛,皇马全部取胜,而在这样出色且稳定的战绩下,很多颇有争议的决定都被压制了下来,比如维尼修斯和罗德里戈竞争同一个位置,前者因为被换下而不满,后者也因为出场时间不足而不开心。
在球队的成绩并未受到这一点影响的情况下,球员的所有不满只能在媒体上变成唧唧歪歪,进而收获大量的负评。
然而这场比赛过后,阿隆索也需要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了。
此役对阵马德里竞技,客场作战的皇马在赛前信心满满。
为了打好这场关键且能进一步提气的比赛,阿隆索特意将刚刚复出的贝林厄姆直接提入首发阵容,和维尼修斯、姆巴佩、居莱尔组成了进攻端,这样一来,球队也在战术上削掉了右边锋的位置,体系也从此前的433改为了此役的442:
这样一个前场,加上巴尔韦德和楚阿梅尼的中场组合,再加上开季以来表现不错的后卫线,面对此前连埃尔切、阿拉维斯和马略卡都赢不下来的马德里竞技,看起来确实像手拿把掐了。
西蒙尼也深知此役的重要性,所以他也不再像此前那样寻求弯弯绕,直接摆出瑟尔洛特、阿尔瓦雷斯的双前锋,派出身体和跑动能力最有保障的一套进攻组合,以此来和皇马进行抗衡。
这样的思路如果对阵弱旅,可能还会出问题,但对付面前这支难免骄傲到轻敌的皇马,已经够打出威胁了,所以在开局阶段,马竞就显得颇有竞争力,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打击到了皇马的后场:
反观皇马,姆巴佩、维尼修斯和贝林厄姆齐聚左半扇,三人之间全无配合和默契,根本无法形成3人之间应有的化学反应:
而在站位上,居莱尔一人孤悬右侧,既无多少球权,也无多少队友前来配合,他又不能化身右翼卫来加厚中后场:
这使得皇马的防守其实相当脆弱,马竞的反击则非常轻松就能输出威胁:
于是在第14分钟,通过捕捉贝林厄姆这次失误,马竞在定位球进攻中率先攻破了皇马的大门,在主场先发制人:
比分领先,西蒙尼的球队通常都会选择回收防守,而皇马则会尽力反扑,但比赛并未按照我们熟悉的马德里德比的剧情发展。
面对皇马的前压,马竞并未出现防守端压力山大的局面,反而可以继续从边路输出反击:
甚至还能在前场施压的时候,捕捉皇马的失误:
所以在当时,马竞才是距离打进第二球更近的球队。
皇马的颓势,在这段时间已经清晰展现,而源头其实就是他们的战术布置。比如在后卫线身前,巴尔韦德和楚阿梅尼都没有被正确地使用,前者更擅长前插,更擅长覆盖,但并不擅长在中场中路进行防守和组织,所以在安切洛蒂时代,巴尔韦德在强强对话中反而要被用在边路,比如边中场,甚至是翼卫的位置上,规避的就是其防守站位和进攻节奏上的问题。
至于楚阿梅尼,安切洛蒂一度想要将其改为后卫,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样一组看起来名气很大的后腰组合,其实是经不起细细推敲的。
这样的一个中后场身前,同样是一组名气很大,但缺乏搭配想法的进攻线。
如果我们从居莱尔身上入手,将其看为一个类似于哈梅斯-罗德里格斯的进攻球员,那么皇马就应该配置一组真正的双前锋。
不管你将这个双前锋视为姆巴佩+贝林厄姆,还是姆巴佩+维尼修斯,另一个多出来的人,能够有效地承担防守职责吗?是维尼修斯能回去帮助边后卫?还是贝林厄姆能成为防守第七人?
当然了,一个没有被布置大量球权的边前腰,没法成为哈梅斯-罗德里格斯,那么居莱尔能够帮助防守吗?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那么在这样前后混乱的思路下,皇马其实就只能依靠个人能力打回来,好在他们的确具备不容小觑的个人能力。
所以在第25分钟,恰恰是球权来到右侧,姆巴佩和居莱尔之间打出简单但有效的配合,直接打穿了朗格莱这一侧的防守,扳平了比分:
在这之后,找姆巴佩就成为了一个全队的共识:
而在马竞前压的情况下,皇马也有了反击的空间:
于是在第36分钟,皇马通过反击打进了第二球,进球的正是居莱尔:
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皇马其实还不如直接摆出三中场,摆出姆巴佩、维尼修斯和居莱尔的进攻组合,此役首发贝林厄姆,实在是一个有待商榷的决定。
然而在皇马的替补席上,球星还有很多很多,多替补一个,赢了还好,输了就难免要被多问上一题。
完成了比分上的逆转,皇马已经可以等待进入更衣室了,但主场作战的马竞并不愿意放弃上半场最后的时间。
从第38分钟这次远射开始,皇马的防守问题一一浮现,马竞远射的时候,没有后腰占据空间:
随后在横移的过程中制造角球,一度凭借这个角球扳平了比分:
被判犯规之后并不气馁,反而继续捕捉皇马两线之间的空间,由此展开自己的进攻:
就在这次界外球进攻中,瑟尔洛特在后点抓住赫伊森的失误,扳平了比分:
甚至在上半场结束前,马竞仍有通过横移弱侧,起脚传中的攻门机会:
所以,两支球队的高下在上半场就已经有所显现,毕竟马德里竞技是在扎扎实实地打击皇马的攻守平衡和两线之间的空间,而皇马只是在尝试着发挥自己的球星优势。
如果在伯纳乌,皇马球员在球迷制造的气势的调动下,或许还真的能超水平发挥,进而弥补战术层面的漏洞,但在客场,这一切都需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这个时候,反而是他们需要谨防马竞球员爆种发挥,可惜的是,阿隆索并没有这样的谨慎思路,更何况在这个半场,他们还要换下米利唐。
进入下半场,皇马依然尝试着让球星之间形成配合,打出进攻:
但客场作战,诸多因素都会不利于他们,而马竞一次非常简单的传跑配合,就能让巴尔韦德不顾对手而只顾前扑,留阿森西奥在最后一线一防二:
而就在这次制造的角球里,马竞进而制造点球机会,再次超出比分:
比分再次落后,皇马球员的情绪逐渐上头,比如维尼修斯,又开始了和对方球员斗气,这正是西蒙尼的球队希望他有的反应,也比如阿森西奥,在居莱尔帮不上什么忙的情况下,只好付出了黄牌的代价:
这次定位球攻门,阿尔瓦雷斯主罚的质量就很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隆索选择换人,用边锋马斯坦托诺换下居莱尔的同时,也用卡马文加换下了卡瓦哈尔,楚阿梅尼改打中卫,阿森西奥代打右后卫。
这显然是清晰的强攻信号,但皇马并不能按住阿尔瓦雷斯这一点:
所以在全队前压的情况下,皇马的后场并不能保障安全,这反而让马竞的反击打得更加轻松:
而在这次进攻之后,皇马在阿尔瓦雷斯背对球门的时候送上定位球,就在这次定位球进攻里,阿尔瓦雷斯让皇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比分变为4-2,皇马已经乱了阵脚,不仅在阵地战环节,难以依靠场上众多的进攻人手打出威胁,就算到了自己更擅长的反击或提速阶段,效率也在急剧下降:
就在皇马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地乱攻的时候,西蒙尼已经换上了格列兹曼,这既是加强技术、稳住节奏之举,也是随时都有可能给皇马致命一击的一次换人。
于是在伤停补时阶段,巴尔韦德失误,楚阿梅尼移动不及,格列兹曼为这场比赛盖棺定论:
此情此景,让一贯强硬的西蒙尼也流露了真情。
比赛结束之后,西蒙尼被问到了自己为何流泪的原因,他说是因为百感交集:“这个赛季的开局太难了,背后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能有今天实在太不容易了。”
确实如此,因为这是皇马在过去75年当中,第一次被马德里竞技打出了5球的大比分,而这一切要归功于球员在战术下的发挥,尤其是阿尔瓦雷斯,就像西蒙尼所说的:
“我最欣赏阿尔瓦雷斯的是他的谦虚,作为世界冠军,他在马竞积极跑动,努力工作。”
至于阿隆索,也在这场比赛创造了全新的历史。
说得好听一点,放弃此前尚且能够运行的阵容,关键比赛启用刚刚伤愈的贝林厄姆,为此大改体系,整体思路上着实是有些轻敌了。
当然了,如果说得难听一点,和西蒙尼相比,阿隆索还差着道行。不改体系,至少还能用进攻和对手周旋两下,改了体系,进攻效率因此肉眼可见地受到影响,那么这个中后场是顶不住马竞的,尤其是当西蒙尼直接摆出阿尔瓦雷斯和瑟尔洛特的双前锋组合,那么对皇马就是致命般的打击。
让巴萨打5个,或许尚且能接受,但让马竞打5个,阿隆索就等着迎接狂风暴雨吧。
作者:写球的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