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学习强国
“本想让孩子感受一下名校氛围,结果不仅连校门都没进去,还把腿给摔伤了。”近日有媒体曝光研学游乱象,涉事机构还是无资质的“黑户”。
部分研学游项目出现价高质低、虚假宣传、走马观花等乱象,背后折射出研学游市场火热之下,存在资质审查不严、课程设计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健全等深层短板。
当前,学校组织的研学游已经成为家长的首选。但要想游有所学、不虚此行,严选是关键前提。这就需要政府、学校、行业、家长明确权责,协同发力。
政府部门的严选,主要体现在服务与品控。推进事前合规、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常态化监管。比如定期评估研学机构服务质量,建立“白名单+黑名单”制度,为学校和家长筛选出优质研学游机构和产品。
今年5月,文旅部正式批准发布《研学旅游服务要求》等三项行业标准,对服务、安全、质量、流程以及课程与路线设计提出明确规范。官方严选,实现了有据可依。
作为研学游的主办方,学校是严选第一责任人,是品控的执行者。应立足本校实际,依法依规严选有资质、信誉好、经验丰富的合作机构,精选研学游项目和路线,审核课程方案和安全预案,做好过程监管,保证研学游的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研学场所安全可靠。同时,坚持公益自愿原则,让家长和学生可选、能选、满意所选。
家长是严选的参与者和监督者。2024年,广州越秀区教育局就提出对研学实践承办机构要规范遴选,并要求家长人数占遴选小组总人数比例不少于80%。特别要提醒的是,家长要跳出“价格=品质”“热门=适合”的误区,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自身条件、学期课程等筛选出适配的项目,切忌攀比。
而行业应加强自律,强化指导,倡导依法经营、诚信服务。各研学游机构要严选基地营地、装备设备、保险保障等“合作伙伴”。建立高质量的从业人员队伍,同样需要严选。相关协会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认证。如海南成立省级研学旅游协会并发布标准,成体系地培养人才,为行业“造血”。
对待研学游,绝不能“开盲盒”,而是要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严选,既是对研学游市场从业者的精准“画像”,也是为孩子的安全与成长筑起“防护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游的初心是“实践育人”,最终要回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目的。唯有多部门构建多重保障网,理性选择,才能让孩子在“行走的课堂”中真正收获成长。
(作者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