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澄澄啊,你要是考到650分,奶奶给你准备一个特别的礼物。"老人的声音在厨房里飘荡,锅铲碰撞瓷碗的声音清脆。
"什么礼物?"女孩头也不抬,继续翻着习题册。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女孩抬起头,看见奶奶正背对着她洗碗,肩膀微微耸动。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这个承诺里藏着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
01
五月的江南小镇,梧桐叶正绿。叶澄澄放下笔,揉揉发酸的眼睛。窗外传来邻家孩子的嬉闹声,她却一点也听不进去。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像一个紧箍咒,箍得她连睡觉都不安稳。
"澄澄,喝汤了。"奶奶端着一碗银耳莲子汤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一角。
叶澄澄接过汤碗,温热的蒸气模糊了她的眼镜。奶奶叶秋芬站在一旁,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欲言又止的样子。
"奶奶,你想说什么?"
"没什么,就是想说,你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叶秋芬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叶澄澄喝了一口汤,甜腻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她知道奶奶想说的不止这些。从小到大,奶奶就是这样,有话不直说,总是绕着圈子,像她种的那些藤蔓植物,弯弯绕绕才能开花。
"奶奶,那个礼物,真的有吗?"
叶秋芬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当然有。奶奶什么时候骗过你?"
叶澄澄点点头,低头继续做题。她相信奶奶不会骗她,但她也知道,奶奶的礼物从来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小时候过生日,奶奶给她的礼物是一个用彩纸包的糖果盒,里面装着二十几颗水果糖。那些糖果在她的记忆里比什么都甜。
夜深了,叶澄澄关了台灯,躺在床上却睡不着。隔壁房间传来奶奶翻身的声音,很轻很轻。她知道奶奶也睡不着,就像她知道奶奶每天早上四点半就会起床,为她准备早餐,然后在她起床前重新躺回床上,装作刚刚醒来的样子。
这些细节她都知道,但从来不说穿。就像她知道奶奶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两千三百块,却总是变着法子给她买好吃的,买参考书,买她需要的一切。
叶澄澄翻了个身,月光从窗帘缝隙里漏进来,在天花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她想起白天奶奶说礼物的时候,眼里闪过的那种光芒,很亮,很神秘,像是在守护什么秘密。
02
第二天下午,叶澄澄放学回家,发现奶奶正在翻她的书包。
"奶奶,你找什么?"
叶秋芬吓了一跳,赶紧把手抽回来:"没,没找什么。就是想看看你有没有带脏衣服回来。"
但叶澄澄看见,奶奶的手里拿着一张照片。那是她小学时的一张合影,背景是镇上的老樟树。照片已经有些泛黄,边角也磨损了。
"奶奶,你拿我照片干什么?"
"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来着?"叶秋芬看着照片,声音有些飘忽。
"老樟树那里啊。你忘了?小时候你经常带我去那里玩。"
叶秋芬点点头,把照片重新放回书包:"是啊,你小时候最喜欢那棵树了。"
叶澄澄觉得奶奶有些奇怪,但她没有多问。这段时间每个人都有些奇怪,包括她自己。高考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晚饭时,邻居刘阿姨过来串门。她们坐在院子里剥毛豆,夜风习习,带着槐花的香味。
"秋芬啊,澄澄马上就要高考了,紧张不?"刘阿姨一边剥毛豆一边说话。
"还好,这孩子心理素质好。"叶秋芬的手很稳,毛豆在她手里一颗颗滑进盆子。
"我听说你还答应给她买礼物?你还真当她能考650分啊?"刘阿姨笑着摇头,"这孩子平时是挺努力的,但650分,可不是闹着玩的。"
叶秋芬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了看屋里正在做题的叶澄澄:"她行。"
"你就是太宠她了。孩子哪能样样都顺心?"
"她会考到的。"叶秋芬的语气很平静,但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刘阿姨笑笑,没再说什么。但叶澄澄听见了这段对话,她放下笔,走到窗边。院子里,奶奶正低头继续剥毛豆,月光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像一层薄薄的霜。
那一刻,叶澄澄忽然明白了什么。奶奶的礼物,不是随口说说的。她是真的在准备什么,而且已经准备了很久。
接下来的几天,叶澄澄发现奶奶开始频繁外出。
早上送她去学校后,奶奶总是说要去买菜,或者去银行,或者去老同事家串门。但叶澄澄放学回家时,冰箱里的菜还是昨天的那些,奶奶也没有提起任何同事的事情。
一个周末的上午,叶澄澄借口去图书馆,实际上悄悄跟在奶奶后面。她看见奶奶走进了镇上的旧货市场。
旧货市场在镇子的东头,是一片低矮的平房。里面卖的都是些旧家具、旧书、旧玩意儿。叶澄澄小时候和奶奶来过几次,那时候奶奶总是在旧书摊前停留很久,翻来翻去地挑选。
叶澄澄躲在市场入口,看见奶奶在一个卖文具的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长条形的盒子,和奶奶小声说着什么。奶奶接过盒子,仔细地看了看,然后点点头。
叶澄澄看不清那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但她看见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数了数,递给摊主。那叠钱看起来不薄。
回家的路上,奶奶走得很慢,那个长条形的盒子被她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像抱着什么珍贵的东西。
叶澄澄赶紧从另一条路跑回家,装作在房间里学习的样子。不一会儿,她听见门响,然后是奶奶的脚步声。脚步声很轻,似乎在刻意压低音量。
过了一会儿,她听见奶奶房间里传来开柜子的声音,然后是悉悉索索的声响,像是在整理什么东西。
叶澄澄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笔却写不下一个字。她想起刚才奶奶抱着盒子的样子,那种小心翼翼中带着满足的神情,让她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晚饭时,奶奶的话比平时少,但眼里有一种光芒,很亮,很暖。叶澄澄想问,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有些秘密,就让它们保持神秘吧。
03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叶澄澄无意中发现了奶奶的秘密。
那天下午,她想找一件外套,推开奶奶房间的衣柜。在衣柜最深处,她看见了一个用红布包裹的长条形包裹。红布是奶奶年轻时陪嫁的那种,丝质的,上面绣着凤凰和牡丹,已经有些旧了,但保存得很好。
叶澄澄没有碰那个包裹,但她知道,那就是奶奶说的礼物。
她轻轻关上衣柜门,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那个包裹不大,看起来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被奶奶用最好的红布包着,藏在最隐秘的地方,像藏着什么宝贝。
当天晚上,叶澄澄做了一个梦。梦里她回到了小时候,奶奶牵着她的手在老樟树下散步。梦里的阳光很温暖,奶奶的手很软,她们说着话,但她醒来后却记不起说了什么。
醒来时,天还没亮。叶澄澄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鸟儿的啁啾声,心里忽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不管考得怎样,不管礼物是什么,她都已经得到了最珍贵的东西。
高考那两天,天气出奇地好。阳光明媚,微风习习,连空气都带着甜味。
叶澄澄走出考场时,感觉轻松了许多。她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应该能达到预期的分数。
奶奶在考场外等她,手里拿着一把小扇子,另一只手里是保温杯。看见叶澄澄出来,她赶紧迎上去。
"怎么样?"
"还可以。"叶澄澄接过保温杯,里面是绿豆汤,冰凉甘甜。
回家的路上,奶奶话不多,但一直在微笑。那种笑容很浅,但很暖,像夏日午后的阳光,让人感到安心。
等分数的日子很漫长。叶澄澄试图让自己保持平静,但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那些考试题目,想起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奶奶这几天也显得有些紧张,她总是无意识地整理东西,把家里收拾了一遍又一遍。但她从来不问叶澄澄考得怎样,仿佛她已经知道了答案。
分数公布的那天早上,叶澄澄起得很早。她坐在电脑前,手指悬在鼠标上,迟迟不敢点击查询按钮。
奶奶端着一杯牛奶进来,放在她桌上:"喝完再查。"
叶澄澄端起杯子,牛奶还冒着热气。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点击了查询。
652分。
屏幕上的数字闪闪发光,叶澄澄盯着看了很久,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奶奶!奶奶!"她冲出房间,大声喊着。
叶秋芬正在厨房里煮粥,听见叫声,赶紧放下手中的勺子:"怎么了?"
"652分!我考了652分!"叶澄澄激动得语无伦次。
叶秋芬愣了一下,然后轻轻点头:"我晓得你行的。"
她的反应出奇地平静,仿佛这个结果在她意料之中。但叶澄澄看见,奶奶的眼里有泪光闪动。
整个上午,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班主任打来电话祝贺,亲戚朋友们也纷纷来电话。叶澄澄被这些恭喜声弄得有些晕头转向。
中午吃饭的时候,叶澄澄忽然想起了什么:"奶奶,礼物呢?"
叶秋芬放下筷子,看了看她:"吃完饭,到你外公那屋看看。"
外公那屋是东边的一间小房间,外公去世后,那里就成了杂物间。平时奶奶很少让她进去,说是怕她碰到什么脏东西。
叶澄澄好奇地看着奶奶,但奶奶只是低头吃饭,不再说话。
04
吃过午饭,叶澄澄推开外公房间的门。
房间里很安静,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柱。平时堆在这里的杂物都被清理干净了,只有一张老式的木桌,桌上放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的长条形包裹。
就是她在奶奶衣柜里看见的那个。
叶澄澄走过去,轻轻拿起那个包裹。红布很软,能感觉到里面包着什么硬硬的东西。她小心翼翼地解开红布,里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子,暗红色的漆已经有些斑驳。
盒子上有一把小铜锁,但没有锁。叶澄澄轻轻打开盒子,看清盒中物的刹那,她却顿时愣住了...
里面垫着红色的绸缎,绸缎上躺着一支钢笔。
那是一支旧钢笔,笔身是黑色的,带着岁月的痕迹。笔帽上刻着几行小字:"叶澄澄,愿你此生笔有千钧,心无旁骛。"
叶澄澄拿起钢笔,感觉它沉甸甸的,分量比想象中重。笔身很光滑,显然经常被人摩挲。笔尖虽然有些旧,但保养得很好,在阳光下闪着暗淡的光芒。
盒子里还有别的东西。一本手抄的《古文观止》,封面是淡黄色的宣纸,上面用毛笔写着书名。翻开第一页,她看见了奶奶娟秀的字迹:"澄澄,你是我最骄傲的学生。"
叶澄澄愣住了。她翻了几页,发现每一篇古文旁边都有奶奶的批注,密密麻麻的小字,解释词句的意思,标注句读,有时还会写一些感想。这些批注显然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从纸张的颜色看,有些是很久以前写的,有些是最近才添加的。
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支笔陪了我三十年,现在轮到它陪你了。"
"喜欢吗?"
奶奶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紧张。
叶澄澄转过身,看见奶奶站在逆光里,她的脸有些模糊,但眼睛很亮。
"奶奶,这是..."
"这是我当老师时用的笔。"叶秋芬走进房间,"我用它写了三十年的教案,改了三十年的作业。它陪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叶澄澄低头看着手中的钢笔,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它会这么重。那不是钢笔本身的重量,而是时间的重量,是奶奶三十年教学生涯的重量。
"为什么给我?"
"因为你是我教过的最后一个学生,也是最特别的一个。"叶秋芬的声音有些哽咽,"从你会说话开始,我就在教你认字,教你写字,教你读古诗。你不记得了,但我记得清清楚楚。"
叶澄澄想起小时候的情景。奶奶总是在晚饭后教她写字,一笔一画地示范,她的手包着她的手,一起写那些方方正正的汉字。那时候她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些,现在她终于明白了。
"那本《古文观止》..."
"是我这两年给你抄的。你要上大学了,我想让你带点什么。买来的书没有意思,手抄的不一样,里面有心血。"
叶澄澄翻开书,那些批注现在看来更加珍贵。每一个字都是奶奶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倾注了她的心血。这不只是一本古文选集,这是奶奶给她的最后一堂课。
那天晚上,叶澄澄睡得很晚。她把钢笔和那本《古文观止》放在床头,时不时地拿起来看看,像是在确认它们的真实存在。
第二天,她开始填报志愿。原本她想选择经济或者管理类的专业,觉得将来好找工作。但看着奶奶的礼物,她忽然改了主意。
她在第一志愿上填写:北京大学,中文系。
奶奶看见她的志愿表时,只是点点头:"好。"
"你不觉得中文系不好找工作吗?"
"工作的事情以后再说。人这一生,先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奶奶的声音很平静,"而且,你喜欢文字,我看得出来。"
叶澄澄想起小时候,她总是喜欢看奶奶写字,喜欢那些方方正正的汉字在纸上一个个出现的感觉。她以为那只是小孩子的好奇,现在才明白,那可能就是她最初的热爱。
接下来的日子里,叶澄澄开始用那支钢笔写字。起初有些不习惯,钢笔写字要比圆珠笔小心得多,稍微用力过猛就会洇出一团墨水。但慢慢地,她找到了节奏。那支笔在她手中似乎有了生命,写出的字也变得不一样了,更加沉稳,更加有分量。
有一天,她用那支笔给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信的最后,她写道:"谢谢您三年来的教导。还要谢谢我的奶奶,她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
班主任看见这封信时,眼睛有些湿润。她把信贴在办公室的墙上,说这是她收到过的最好的感谢信。
05
八月底,叶澄澄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那天正下着小雨,邮递员骑着摩托车过来,身上披着雨衣。他把那个厚厚的信封递给叶澄澄时,手都有些颤抖。
"北京大学的,大学生!"邮递员兴奋地说。
叶澄澄接过信封,感觉它比想象中重。她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里面是一张印着北京大学校徽的录取通知书,还有一些入学须知。
奶奶看见通知书时,眼里闪着光。她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那些文字,仿佛要把它们全部记在心里。
"北京大学,好!"她放下通知书,"澄澄有出息了。"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亲戚朋友们都来祝贺,院子里总是很热闹。叶澄澄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奶奶脸上的笑容比她还要灿烂。
开学前一周,叶澄澄开始收拾行李。她把那支钢笔和《古文观止》放在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是衣服、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奶奶坚持要她带上的特产。
"北京那边冷,多带点厚衣服。"奶奶一边帮她整理衣服一边说。
"奶奶,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
"嗯,知道。你要好好读书,别惦记家里。"叶秋芬的声音有些哽咽,但她努力控制着。
"那支笔..."
"笔芯我给你配了四管,放在盒子里了。别忘了用它写字。"
叶澄澄点点头。她知道,这支笔以后会陪伴她很多年,就像它陪伴奶奶那样。
出发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叶澄澄就醒了。她走到院子里,看见奶奶已经在厨房里忙碌了。
"这么早就起来了?"
"给你做点路上吃的。"叶秋芬头也不抬,"火车上的饭不好吃。"
早饭很丰盛,都是叶澄澄爱吃的。奶奶一直在给她夹菜,嘴里念叨着要她多吃点,到了北京要照顾好自己。
吃完早饭,该出发了。
叶澄澄拖着行李箱走到院门口,回头看了看这个小院子。梧桐叶已经开始泛黄,院子里的花还开得正艳。这里是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回忆。
"奶奶,你不送我去车站吗?"
叶秋芬摇摇头:"不去了。我在这里等你的消息。"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递给叶澄澄:"路上饿了就吃点。"
叶澄澄接过小包,里面是一些她爱吃的糕点,还有几个煮鸡蛋。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每次出门,奶奶都会给她准备这样的小包。
"奶奶..."
"去吧,别耽误了火车。"叶秋芬挥挥手,但她的眼睛有些红。
叶澄澄点点头,拖着行李箱走出院门。走了几步,她忍不住回头,看见奶奶站在门口,一直在看着她的方向。
阳光洒在奶奶身上,她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但很温暖。
06
火车驶出车站时,叶澄澄坐在靠窗的位置。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她拿出那支钢笔,在随身的笔记本上写下:
"致我一生的礼物。"
然后,她开始写一封信,给奶奶的信。她要告诉奶奶,她会好好珍惜这支笔,会用它写出最美的文字。她要告诉奶奶,她明白了什么是最珍贵的礼物,那不是价格昂贵的商品,而是倾注了心血和爱的东西。
火车越开越快,载着她驶向未知的未来。但她不害怕,因为她带着奶奶的礼物,带着奶奶的爱,还带着那些在小镇上度过的美好时光。
笔尖在纸上滑动,留下一行行工整的字迹。这支笔果然不一样,它写出的字有一种特殊的韵味,仿佛每一个字都有了生命。
窗外的阳光正好,叶澄澄想起奶奶说过的话:人这一生,先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她现在正在做她喜欢的事,用奶奶给她的笔,写着她想写的文字。
这就够了。
火车继续向北驶去,载着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和她的梦想,还有一支承载着三十年时光的钢笔,一本手抄的《古文观止》,以及一份沉甸甸的爱。
在遥远的江南小镇,一位老人正站在院门口,目送着火车消失的方向。她的眼里有泪光,但更多的是满足和欣慰。她知道,她的孙女会走得很远很远,但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得这个小院子,记得那些温暖的午后,记得她给的那支笔。
这就够了。
发布于: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