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绘就铸魂育人新图景

近年来,江南大学实施“江南系列”七大文化建设工程,深耕“江南大讲堂”“艺术课堂”等文化品牌,打造江南文化书系、文化展馆群等全方位立体化文化育人载体,推进文化育人纵深发展。

今年公布的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名单中,江南大学原创歌舞诗剧《食颂》成功入选。该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食脉为经,以几代江南食品人探索食品科学、培育时代新人为纬,勾勒出一幅食品人启梦、怀梦、追梦和圆梦的壮阔画卷。项目实施以来,相关选段被纳入建校纪念日、开学典礼、校史校情教育等重要环节进行展示演出,成为弘扬校园文化的“金名片”。

江南大学推动场馆育人的创新实践,将博物展馆建成学科文化的立体教科书。此外,该校依托食品、发酵、纺织等优势学科,相继建成校史馆、食品学科史馆等一批蕴含历史传统、彰显学科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展馆。

“学校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校史文化资源和学科文化资源,我们希望将这些校本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出具有独特精神气质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佳敏说。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数字馆以馆藏服饰为实物基础,通过三维建模、数据挖掘等搭建 虚拟服饰传习馆元宇宙空间,以“数据驱动、知识互联、场景活化”为核心,推动民间服饰文化遗产从实体保护到数字再生的跨越。

今年暑期,江南大学“手指上的中国”社会实践团队再次出发,走进贵州省从江县,追寻苗绣、侗族大歌等足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呈现,帮助提升非物质文化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手指上的中国’不仅是一场社会实践之旅,更是一场文化浸润之旅。”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实践团成立至今已历经数十年,先后奔赴江苏镇江、南京、苏州,浙江杭州、绍兴,河南淮阳,陕西延川等地,用影像展现布堆画、红木嵌银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累计制作了13部纪录片。

“作为文化重地和育人高地,高校肩负着新时代文化育人重要使命。我们要厚植文化底蕴、赓续文化基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倪松涛表示。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于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原标题:江南大学:绘就铸魂育人新图景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篇:儿子微信记录出现内衣图,初二家长:我脑子都炸了!这该怎么办……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