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晨光初现,一架无人机在皖南山区腹地悄然升空,精准降落在村头快递点。村民取下还带着露水的新鲜茶叶,满意地说:“昨天还在枝头,今早就能发货。”与此同时,在合肥骆岗公园智慧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大屏幕上光点闪烁——又一架无人机载着医疗样本,穿越城市楼宇间的“空中走廊”,飞向检测中心。
这些翱翔在安徽天空的飞行器,正勾勒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轨迹。近年来,安徽将低空经济列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推动,产业发展呈现“井喷”之势——全省低空经济领域企业突破300家,产业链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全环节,2024年安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550亿元,居全国前列。
从合肥骆岗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运营合格证,到芜湖航空产业园实现整机自主制造;从山区茶园的无人机物流首飞,到城市间的医疗样本速运网络,安徽正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振翅高飞。
芜湖样本: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芜湖航空产业园的装配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对一架双发轻型通用飞机进行最后调试。这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
“在芜湖航空产业园,不出园区就能造出一架完整的通用飞机。”园区负责人介绍,这里已集聚近200家产业链企业,形成了航空新材料、动力系统、航电设备、飞行器制造等完整产业链条。
芜湖样本的核心在于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机、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钻石航空发动机、华明航电系统等核心部件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远销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
在创新驱动方面,芜湖构建了“一院士一主题一中心”研发体系,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截至目前,园区企业累计主持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540项,在航空材料、动力系统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正在攻关更高端的涡桨、涡扇发动机技术,”园区技术负责人表示,“虽然在一些精密部件上还存在短板,但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这些问题正在逐步破解。”
芜湖低空经济先导区的四大战略正在稳步推进:打造国内极具竞争力的低空装备制造集群;建立极具影响力的低空场景实验基地;构建低空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培育产业生态和创新文化。
合肥实践:从“场景”到“生态”的突破
合肥骆岗公园的智慧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宛如低空经济的“智慧大脑”。在这里,无人机物流配送、空中观光、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我们正在构建‘天空之城’的数字底座,”运营中心技术人员介绍,“通过全域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类低空飞行器的精准管理和服务。”
合肥实践的重点在于打造低空经济生态体系。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经济示范区,合肥已开通20条无人机物流航线,实现日均配送量超千单。在骆岗公园,游客可以体验无人机观光游览,感受“空中看合肥”的全新视角。
“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低空+应急”……多元应用场景在合肥加速落地。据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正加快推进低空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肥已建成低空智联网络,布局起降点40余个,开通航线50多条。这些基础设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们要让低空飞行器‘飞得起来、飞得顺畅、飞得安全’,”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通过场景创新带动技术创新,通过应用示范促进产业集聚。”
全省协同:从“单点”到“全域”的跃升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省“一盘棋”推进。安徽正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带动其他城市协同发展,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
在滁州,无人机制造产业快速崛起;在安庆,通用航空运营服务稳步推进;在马鞍山,低空旅游项目备受青睐……江淮大地上,低空经济正在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发展。
目前,安徽已出台《全省低空经济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培育省级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通用机场及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低空场景开发应用。
在政策支持方面,安徽统筹资源支持先导区建设,加速形成“装备—场景—生态—服务”全链条创新格局。各地市也根据自身特色,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我们正在构建‘1+N’政策体系,”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既要全省统筹,又要各地特色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安徽正加快推进低空飞行服务站点网络建设,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低空智联网络。这些举措将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芜湖的“安徽制造”到合肥的“安徽场景”,再到全省的“安徽生态”,安徽低空经济正在完成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这片曾经孕育过徽商传奇的热土,如今正在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书写新的传奇。振翅高飞的,不仅是翱翔蓝天的飞行器,更是一个创新型省份面向未来的雄心与梦想。
创新安徽,正以“低空之翼”搏击长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展翅高飞。(记者 张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