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有条不紊,外籍妈妈拟为“台风宝宝”取名“桦桦”

新快报讯 9月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携超强阵风与特大暴雨席卷广东,在一片狂风暴雨中,外籍妈妈安娜(化名)在广东祈福医院顺利生下宝宝。为纪念这个在巨风中降临的生命,考虑为宝宝取中文名为“桦桦”。当城市因“五停”(停工、停业、停市、停运、停课)措施按下“暂停键”,医院里,一场关乎生命的坚守却始终在线。

在广东祈福医院产科,产科主任隋珍带领团队一早便高效完成5台剖宫产手术。其中一位30岁的二胎孕妈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及B族链球菌感染等多种高危因素,经团队周密评估与协同操作,母婴状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

与此同时,9楼产房内还有7名产妇同时待产,其中包括两名外籍人士。护士长卢秀莲带领助产士团队全程监护。32岁的外籍产妇安娜冒着台风雨前来待产,从小在内陆国家长大的她第一次遭遇巨大台风,情绪十分焦虑。助产士通过呼吸指导和持续鼓励,帮助她稳定情绪,最终顺利分娩一名女宝宝。初为人母的安娜十分激动,精通中文的她表示,为纪念宝宝在“桦加沙”巨风中出生,将考虑为宝宝取中文名为“桦桦”。

据悉,9月24日当天产科所有预约手术和自然分娩均如期完成,无一因天气导致的医疗延误。

当天清晨,“桦加沙”势头正猛,120救护车接回一名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等多种疾病的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科团队早就严阵以待,迅速投入抢救,稳定病情后安全转入ICU,为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无影灯下,手术室内忙碌如常。大外科中心当天顺利完成30余台手术,涵盖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伤科、产科、整形美容科、耳鼻喉科等,其中包括为一名外籍患者实施肾上腺肿瘤手术、为92岁高龄老人进行股骨颈内固定手术,每一台都是对技术与责任的考验。

对于依赖规律透析的肾病患者而言,一次延误都可能危及生命。23日下午起,随着周边城市“五停”的消息不断传来,肾内科的微信群和值班电话响个不停。不少患者担心第二天无法如期透析,纷纷询问安排。“医生,明天还能来做血透吗”“台风太大不敢出门,后面能补上吗”……面对患者的不安,肾内科提前制定预案并一一耐心回复,安抚大家“一定会安排好,请放心!”

24日当天,肾内科团队在风雨中高效运转,全天共为62位患者完成血液透析,稳稳守住了这条“生命线”。而对因天气无法前来的患者,科室也全部顺延至25日加班补透,不让一人在台风天“掉队”。

在新生儿科,温暖的关怀未曾被风雨阻隔。许多家属致电确认后,纷纷想方设法带孩子前来接受蓝光治疗。为了准时到岗,张斯琪、陈鸿飞、谢秀嫦、唐英芝等提前徒步冒雨上班;徐弯弯等留宿科室,确保交接班无缝衔接。

在呼吸内科,考虑到台风天气对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尤为不利,吉瑛瑛副主任医师和肖梦迪护士主动走进每一间病房,对患者与家属开展台风防护宣教,细致叮嘱减少外出、安心在院。

产科多名医护人员于23日晚起主动留守医院,随时待命。为确保手术安全,麻醉科医生全员在岗,多名家住南沙、海珠等地的医护人员提前留宿医院,确保人力无忧。肾内科家住偏远的陈碧霞、麦梓欣医生,彭慧、廖玉芳、肖瑛婷、朱艳绒、何菊青、曾科、李龙芬、晏颖、王思、陈环鲜等多位护士主动提前留宿医院……

在这场与台风较量的“生命守护战”中,众多医护人员以强烈的责任与担当,保障了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更值得一提的是,台风来袭期间,恰逢医院新信息系统上线前夕。尽管天气恶劣,医院执行院长张涛仍带领全院各科室,利用台风值守间隙,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系统测试与演练,确保不因天气影响新系统顺利上线。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祈沅

发布于:广东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