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消费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电商平台已成为大众购置各类商品的核心渠道,小到日常百货,大到价值数万元的大宗商品,皆可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交易。这种便捷的消费模式极大提升了购物效率,但与此同时,商品宣传信息与实际性能严重不符、消费者遭遇问题后售后维权流程繁琐且困难等现象,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此类问题不仅直接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导致消费者的财产与信任双重受损,更对整个电商行业的信誉体系和长期健康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亟需引发平台、商家及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
四川眉山的消费者吴女士,近期便深陷一场网购纠纷之中。为实现自己筹备已久的摩旅梦想,她在淘宝平台花费3.2万元购置了一辆商家宣称“载重能力可达3吨”的电动三轮车,计划以此为基础,对车辆进行改装,打造出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旅房车。然而,当车辆送达后,吴女士却发现,车身铭牌上明确标注的合法载质量仅为200公斤,与商家此前承诺的“3吨载重”相差15倍之多。更让她感到无助的是,在收到车辆后的第3天,也就是仍处于平台“7天无理由退货”期限内时,她提交的退货申请竟被淘宝平台直接驳回,且截至目前,平台始终未就驳回原因及后续处理方案给出明确答复。
## 为圆摩旅梦,消费者精挑细选“3吨载重”电三轮
今年40多岁的吴女士,是一位对户外旅行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尤其对自由不羁的摩旅生活充满向往。在她的设想里,拥有一辆能够满足长途出行需求的摩旅房车,驾驶着它穿越山川湖海,停靠在不同城市的街头巷尾,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是人生中极具意义的一件事。在此之前,她曾在日常生活中偶然见到过有人将传统的农用三轮车进行改造,在车辆后方加装定制的房箱,使其兼具运输与居住功能,变成一辆小巧实用的移动“家”。通过与改造者交流,吴女士了解到,只要改造后的车辆整体重量不超过法定载质量、外观改动符合交通法规要求,就能正常办理手续并合法上路行驶。这一发现让她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动手改造一辆摩旅房车的想法。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任务便是找到一辆承载能力足够强的农用三轮车作为基础载体。吴女士深知,摩旅房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仅要搭载驾驶员和同行人员,还需装载床铺、厨具、饮用水、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房箱本身也具有一定重量,因此车辆的载重能力直接决定了改造方案能否落地以及后续行驶的安全性。为此,她开始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搜索相关车型,对比不同商家的产品参数、用户评价及价格信息,希望能找到一款性能与需求完美匹配的车辆。
经过近一周的筛选,吴女士将目光锁定在了淘宝平台上一家专门销售农用机械的店铺。7月28日,她主动通过淘宝客服系统与该店铺的商家取得联系,在沟通中,她毫无保留地向商家说明了自己购买农用三轮车的核心用途——用于加装定制房箱,改造成可供两人出行的摩旅小房车。考虑到摩旅途中可能会有朋友或家人同行,她还特意多次向商家确认,所咨询的车型是否能够稳定承载两人的重量,以及加装房箱后是否会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造成影响。
面对吴女士的疑问,商家表现得十分自信,在聊天记录中多次明确表示,店内销售的一款电动三轮车采用加强型车架和高承重轮胎,实际载重能力可达3吨,完全能够满足她加装房箱以及乘坐两人的需求,让她无需担心车辆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商家还主动发送了多张车辆的细节图片和视频,画面中车辆装载着大量货物,以此佐证其“3吨载重”的宣传内容,进一步打消了吴女士的顾虑。
在后续沟通中,吴女士结合自己的改造计划,向商家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希望车辆的轴距能够适当加长,以便后续安装更大尺寸的房箱,同时要求车辆的电池容量进一步提升,确保长途行驶的续航能力。商家在了解这些需求后,表示店内常规上架的车型无法完全满足,为了更好地配合她的改造计划,愿意为她推荐一款未在店铺页面展示的“专属定制型号”,并承诺会根据她的要求对车辆部分配置进行调整。
随后,在商家的微信实时指导下,吴女士通过淘宝平台分两次完成了购车款的支付:第一次支付2万元作为定金,用于商家安排生产;第二次支付1.2万元作为尾款,商家确认收到尾款后安排发货。两次支付共计3.2万元,这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吴女士来说,并非一笔小数目,但一想到即将实现的摩旅梦想,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完成了付款。支付完成后,商家告知吴女士,车辆需要根据她的要求进行部分定制,生产周期约为10天,加上物流运输时间,预计8月中旬可以收到车辆。在等待的日子里,吴女士时常会想象改造后的房车模样,甚至开始规划第一条摩旅路线,满心期待着车辆早日送达。
## 收货后差距显著,车辆参数与宣传严重不符
8月15日上午,吴女士接到了物流网点的电话,告知她购买的电动三轮车已经送达,需要前往自提。挂断电话后,她立刻驱车赶往物流网点,想要第一时间见到这辆承载着自己摩旅梦想的车辆。当工作人员用叉车将包装严实的车辆从货车上卸下时,吴女士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她仔细检查了车辆的外观,确认没有明显的磕碰损伤后,在签收单上签了字。
为了初步测试车辆的性能,吴女士在物流网点附近的空旷道路上尝试驾驶了一段距离。然而,刚行驶不到1公里,她就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对劲:车辆的加速反应较为迟缓,且在行驶过程中,仪表盘上的电量显示下降速度比预期快了很多。按照商家此前的承诺,这款定制车型配备了大容量电池,充满电后续航里程可达100公里以上,足以满足日常短途出行和摩旅途中的基础续航需求。但从实际行驶情况来看,仅行驶1公里,电量就下降了5%,按照这个消耗速度,实际续航里程可能不足20公里,与商家的承诺相差甚远。这一发现让吴女士心里泛起了一丝嘀咕,她开始担心车辆除了续航问题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隐患。
回到家后,吴女士决定对车辆的各项参数信息进行全面检查。她先是打开了车辆的电池舱,确认电池的品牌和容量是否与商家描述一致,随后又查看了车辆的刹车系统、悬挂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状况。当她的目光落在车身前部的铭牌上时,整个人瞬间僵住了——铭牌上用清晰的字体标注着车辆的各项核心参数,其中“核定载质量”一栏明确写着“200kg”(即200公斤)。
“3吨”与“200公斤”,两者之间相差了15倍之多,这样巨大的差距让吴女士难以接受。她反复擦拭铭牌上的灰尘,确认自己没有看错,随后又翻出与商家的聊天记录,逐字逐句地核对商家此前关于“载重3吨”的承诺。对比之下,她意识到自己显然受到了商家的欺骗:按照铭牌上200公斤的核定载质量,即使不考虑驾驶员的体重,仅加装一个基础款的房箱(重量通常在300公斤以上)就已经属于严重超载,更不用说满足两人乘坐的需求了。这也就意味着,她之前所有关于摩旅房车的美好设想,很可能会因为车辆载重能力不足而彻底化为泡影。
更让吴女士感到担忧的是,一旦她强行按照原计划加装房箱,车辆必然会处于超载状态。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超载行驶的车辆,不仅会被处以罚款、扣分等行政处罚,更重要的是,超载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制动性能和操控稳定性——车辆刹车距离会大幅增加,转向灵活性下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难以及时避让,极易引发侧翻、追尾等交通事故,对自己和道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想到这里,吴女士既气愤又焦虑,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费3.2万元精心挑选的“承载利器”,竟然是一辆与宣传严重不符的“问题车”。
## 7天无理由退货申请遭拒,商家与平台态度模糊推诿
在确认车辆实际参数与商家宣传存在巨大差异后,吴女士第一时间联系了销售商家,希望对方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解决方案。然而,商家的回复却始终含糊其辞,一会儿表示“可能是铭牌标注错误”,一会儿又声称“需要向工厂核实情况”,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在与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吴女士决定按照淘宝平台的规则,申请“7天无理由退货”。
8月18日,距离吴女士收到车辆仅过去3天,仍在平台规定的“7天无理由退货”期限内,她通过淘宝订单后台正式提交了退货申请,并在申请理由中详细说明了车辆核定载质量与商家宣传“载重3吨”严重不符的情况,同时上传了车辆铭牌照片、与商家的聊天记录截图等证据。她认为,自己的退货申请既符合平台规则,也符合情理,理应得到平台的支持。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吴女士的预期。8月19日,她登录淘宝平台查看退货申请进度时,发现申请已被驳回,系统仅显示“申请未通过”,未给出任何具体的驳回原因。这一结果让吴女士感到十分不解和愤怒:“商品存在明显的虚假宣传问题,我在无理由退货期限内申请退货,为什么会被拒绝?平台连一个解释都不愿意给吗?”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吴女士多次拨打淘宝平台的客服电话,同时通过平台在线客服系统反馈问题,希望能够了解申请被驳回的原因,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每次与客服沟通,对方都只是机械性地表示“已记录您的问题,会尽快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之后便没有了下文。截至8月23日,吴女士已经累计联系客服超过10次,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答复,退货事宜陷入停滞。
8月24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的记者得知此事后,决定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联系涉事商家,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通过淘宝客服系统与商家取得联系,咨询店铺内同款电动三轮车的载重能力,商家依然坚持此前的宣传口径,明确表示“这款车的载重能达到3吨,拉货、改装都没问题”。当记者表明身份,并告知商家吴女士的订单情况,以及当地交警部门给出的“该车辆合法载重仅为200公斤,超载上路属于违法行为”的专业答复后,商家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
商家不再坚持“载重3吨”的说法,而是改口称:“之前提到的3吨是指车辆的最大承受能力,也就是车辆在静态状态下能够承受的重量,并非法定的核定载质量。核定载质量是交通部门规定的,主要是为了保障道路行驶安全,和车辆的实际承载能力不是一回事。”对于这种解释,记者提出质疑:“为何在销售过程中不向消费者明确区分‘最大承受能力’和‘核定载质量’,反而一直强调‘载重3吨’,这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面对质疑,商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针对吴女士的退货纠纷,我们已经将所有相关凭证提交给淘宝平台,现在由平台负责处理,最终结果以平台判定为准,我们不便再多说什么”。
随后,记者通过淘宝平台查询了该涉事店铺的相关信息,发现这是一家标注为“个人店铺”的商家,店铺页面显示其缴纳的消费者保障服务保证金仅为6200元,且未公示任何工商登记信息。根据我国《电子商务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或者从事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等零星小额交易活动,无需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但该店铺销售的电动三轮车单价高达3.2万元,远超“零星小额”交易的合理范畴(目前多数地区对“零星小额”的认定标准为单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或单次交易额不超过5000元),其未进行工商登记就开展高价值商品销售活动的行为是否合规,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
8月24日下午,记者再次联系淘宝平台客服,就吴女士退货申请被驳回的具体原因、涉事商家未进行工商登记却从事高价值商品销售的资质问题,以及平台对此类商家的监管措施等问题进行咨询。淘宝客服表示,会将这些问题升级至平台专门的纠纷处理部门,由工作人员进行专项跟进,并承诺在24小时内给出回复。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淘宝平台始终未就上述问题给出任何明确的解释和处理方案,吴女士的维权之路依然没有进展。
## 律师解读:商家行为或涉嫌违法,消费者可通过多途径维权
针对吴女士遭遇的网购纠纷,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从法律角度进行了专业分析。付建律师表示,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商家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是法定义务,这一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其中,《广告法》明确要求,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具体到此次事件中,涉事商家将核定载质量仅为200公斤的电动三轮车,宣传为“载重能力可达3吨”,两者之间的差距已超出合理范围,足以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误导。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商家应尽的信息披露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若经专业机构检测,该车辆的实际性能确实无法达到安全标准,商家的销售行为还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根据该法律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并可要求商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于涉事商家未进行工商登记便开展经营活动的问题,付建律师指出,虽然法律为个人从事零星小额交易活动提供了豁免登记的便利,但这种豁免有明确的适用边界,核心在于“零星小额”。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该商家单次交易金额就达到3.2万元,显然已经超出了“零星小额”的合理范畴,不符合豁免登记的条件。若相关部门经调查确认,该商家长期从事此类高价值商品销售活动且未办理工商登记,其行为可能构成《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中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将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应罚款等。
在消费者维权途径方面,付建律师建议吴女士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继续与淘宝平台和商家保持沟通,明确要求平台出具退货申请被驳回的书面理由,并督促平台履行监管责任,推动商家与消费者协商解决纠纷;其次,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提交书面投诉材料,详细说明事件经过,并提供聊天记录、支付凭证、车辆铭牌照片、商家宣传截图等证据,请求消协介入调解。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有权向商家和平台了解情况,并协助消费者与相关方进行交涉,推动问题的妥善解决;最后,若通过协商和调解仍无法达成满意结果,吴女士可收集整理完整的证据材料,向商家所在地或平台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要求监管部门对商家的虚假宣传行为和经营资质问题进行调查处理;也可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承担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