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高琛琛 官笑涵
绘图 万显明
近期,甘肃天水多名幼儿血铅异常,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武汉不少家长担心自家娃血铅超标,有的主动带娃到门诊查血排查。7月18日,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提醒,虽然体内理想的铅浓度为0,但日常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铅污染,尤其孩子比成人更容易“中招”,建议可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血铅检查,了解铅暴露和体内铅累积的情况。
有家长主动带娃查血铅
医生建议无需过度焦虑
近一个月来,“血铅”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不少家长胆战心惊,生怕自家孩子也有血铅超标的问题,有的则干脆带孩子到医院查血(末梢血/静脉采血)排查,希望能尽早发现问题。
连日来,记者走访武汉儿童医院、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发现,主动到门诊给孩子查血铅的家长明显增多,但有的拿到结果时看到血铅数值高于0,立马变得很惶恐。
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陈磊表示,门诊曾遇到一位家长,看到孩子的血铅值为40μg/L后,眉头紧锁、焦虑不安,生怕孩子的健康出问题。
“其实家长们没有必要过度焦虑。”陈磊介绍,正常孩子的血铅值在0-100μg/L之间,日常生活中只要将这一数值控制在50μg/L以内即可,这是正常儿童机体可耐受的水平状态。
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李瑞珍建议,一般来说,儿童可以每半年或一年进行血铅检查,了解铅暴露和体内铅累积的情况,这样有助于早期发现危险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减少铅对身体的进一步危害。
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在体内的理想浓度应该为0,但日常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铅污染。如果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在100-199μg/L之间,可诊断为高铅血症,应接受驱铅干预,如驱铅食品、饮食调整、环境净化等。“多数患儿在脱离铅暴露环境、接受规范干预及营养支持后,血铅水平可逐步降低,有效减少中毒风险。”李瑞珍说。
这些症状要及时排查
孕妇也要警惕铅中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铅暴露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和室内外尘土,少部分来自饮水、空气及其他,如汽车尾气、爆米花、香烟、松花蛋、盗版绘本、蜡笔,以及部分工艺不合格的手机壳、化妆品、涂料等都可能含铅。
“铅可以通过消化吸收、呼吸吸入和皮肤吸收的途径进入人体,而且相比于其他人群,儿童往往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李瑞珍解释,年龄小的孩子喜欢到处爬、啃咬玩具、吃手,比如玩过颜料后又含“小脏手”、啃咬玩具时摄入含铅涂料碎片等,面临更大的铅暴露风险;铅尘多聚集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空气中,与儿童身高及活动范围基本一致,相较于成人更容易摄入铅尘。
另外,儿童的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期,保护大脑的“防线”还相对薄弱,使得铅这种“嗜神经毒物”更容易突破防线,进入大脑造成损害;同时,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其消化道对铅的吸收率远高于成人,而排泄铅的能力却低于成人。
日常生活中的铅源不少,而且铅中毒的早期“无声无息”,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李瑞珍提醒,如果孩子出现烦躁易怒、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学习成绩突然下滑、反应变慢、头痛等;又或是食欲不振、腹痛、便秘或腹泻、恶心呕吐、身高体重增长缓慢、面色苍白(贫血貌)、乏力等症状,就可能是身体血铅超标的“求救信号”,家长要多注意,尽早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排查。
专家提醒,除了儿童,孕妇也要警惕铅中毒。因为铅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发生胎儿畸形、早产等。
做好日常预防很重要
让孩子少受“铅绊”
“作为家长,可以做好预防,降低孩子铅中毒的风险。”李瑞珍提醒,首先谨防铅从口入,从户外回家后,注意洗脸、洗手,减少通过皮肤接触铅的机会。需特别注意的是,手指甲缝容易藏匿铅尘,要清洗到位,平时也要定期修剪指甲,保持卫生;在饮食方面,鼓励健康、均衡的饮食,可以多吃富含铁、钙和维生素C的食物,减少铅在体内的沉积。
其次,慎重选择玩具、文具、生活用品。选用玩具、文具、餐具等儿童用品时,应选购正规品牌。警惕色彩过于鲜艳、使用劣质喷漆或可能含铅的物品;平时要注意清洁,孩子的玩具、用品要经常清洗;定期用湿拖把清理地板,避免扬尘;食品及餐具应加罩防尘。
生活中要注意远离“高危因素”。遛娃时,避免到加油站附近、车流量多的马路边、工厂附近散步和玩耍,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有从事含铅作业工作的家庭成员,要注意更换工作服和洗澡,避免将工作服和儿童衣服一起洗涤。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