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夫妻生下两个健康孩子陷困境,村里人都劝送走,奶奶痛哭舍不得

左右邻居围在门口,看着黄彩姑怀里面黄肌瘦的孩子,又开始念叨:“孩子在你们这样的家庭里,只会跟着你们受苦,还不如托生到别人的家里享享福。”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劝她把孩子送到条件好些的人家,好过在自家跟着受这份罪。

这些年,这样的话黄彩姑早就听够了,耳朵都快磨出茧子。可那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怎么忍心送出去?她不与众人争辩,只是扯出个苦涩的笑,抱着孩子的手臂又紧了紧,转身往屋里走,将那些话语关在了门外。图为黄彩姑和孙子小远、孙女萱萱。

黄彩姑,今年已经 85 岁,住在山区的小村子里。她的儿子年轻时在矿山打工,被滚石砸成残疾,正值要成家的年纪,这打击让他万念俱灰。寻常男子成家尚且不易,何况他还是个残疾人?

几次相亲碰壁后,儿子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直到后来,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这女子身世悲苦,天生聋哑,两岁时被母亲抛弃,父亲患有精神病,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两个饱经苦难的人相遇,凑到了一起,组成了家庭。图为黄彩姑。

“俩残疾人咋过日子?这不是苦上加苦吗?”面对这些风言风语,黄彩姑总是假装没听见。让人欣慰的是,婚后没多久,儿媳便怀上了孩子,先是生下孙子小远,过了几年又添了孙女萱萱。两个鲜活的小生命像两束光,为这个家带来不少希望。

可这份喜悦没能持续太久,就被沉重的现实一点点冲淡了。儿子和儿媳身有残疾,没法像常人那样外出打工,家里收入全靠那几亩山地。如今添了两个孩子,开销陡增,所有担子便都沉甸甸压在黄彩姑一个人肩上。图为萱萱。

日子在劳累中流逝,黄彩姑的膝盖开始作痛,阴雨天像有针在扎。她舍不得买膏药,就用热毛巾敷,敷完继续干活。有次下暴雨,地里的玉米倒了一半,她跪在泥里一棵棵扶,起来时眼前发黑,摔在田埂上,额头磕出个血包。

听见孙子哭着要吃白面馒头,她挣扎着爬起来回家,从柜子里掏出藏着的半袋红薯面,掺点玉米面蒸了窝头。孙子咬了一口就吐出来:“奶奶,剌嗓子。”她拿起一个塞进嘴里,说:“慢慢嚼就香了。”其实那窝头硬得硌牙,她咽的时候,眼泪跟着滚进了嘴里。图为小远。

小远上学后,开销更大了。学费、书本费、铅笔橡皮,每笔钱都像石头压在黄彩姑心上。她开始趁孩子们睡熟后,摸着黑去山上挖草药,卖给镇上的药铺,一篮子药草才换五块钱。有次她挖药时晕了过去,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山坡上,太阳晒得她头皮发麻。回家后她没说,只是晚上疼得睡不着,摸着胸口喘粗气。儿媳发现她枕头湿了一片,比划着要去叫医生,被她摆手拦住了,家里哪有钱看病。

去年,儿子的腿疾突然加重了,疼得整夜睡不着,只能靠止疼片顶着。媳妇上山采蘑菇时摔断了胳膊,没钱去医院,就用布条缠着。孙子要交校服费,黄彩姑把家里凑了几天才攒够的两百块钱揣在怀里,走了两小时山路去镇上,可到校门口一问,光校服费就要三百多。

她捏着兜里的钱站了半晌,终究还是转身往回走,坐在路边石头上看着校内跑跳的孩子,眼泪糊了满脸,这点钱连一半费用都不够,更别说还要留着给儿子买药。

如今黄彩姑上了岁数,身子骨越来越差,走路得扶着墙,咳嗽起来能震得胸口疼。家里的那头瘦猪还没长大,孩子们的学费还没凑齐,儿子的止疼片快吃完了,媳妇的胳膊还肿着。

黄彩姑每天坐在门槛上,看着远处的山,总想起年轻时能扛着五十斤粮食翻过山梁的自己。可现在,她连提桶水都费劲。其实她心里清楚,日子就像门前那条坑洼的山路,一眼望不到头,而她这双老脚,早就磨得没了力气,不知道还能走多久。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发布于:安徽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